《中国卫生报道》栏目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融媒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唯一学术与艺术融和的网站

协办单位:

* 皖南医学院 * 扬子江药业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齐鲁制药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协办单位:

* 皖南医学院

* 扬子江药业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齐鲁制药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微信号

公众号

宣传合作:18766191639

微信号:zgwssygl

投稿邮箱:zgwsxsyys@163.com

会议与资讯

会议与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会议与资讯 >

重磅!奉化区中医医院成功获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宁波市唯一一家区县级三甲中医医院

发布日期:2024-01-05 20:44:24 来源:中国卫生学术与艺术网 阅读量:



热烈祝贺

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

获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2023年12月31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第四周期第四批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结论的通知》正式公布,确定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01

- 回顾三甲创建 -


2023年5月24日至26日,浙江省第四周期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专家组一行19位莅临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开展为期三天的等级医院评审工作。

·评审汇报会·

此次评审,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综合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吴建锡担任领队,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肖鲁伟担任组长,带领来自浙江省内卫健系统的16位专家共同组成管理、临床、院感、药事中药、护理、检验(输血)、医学影像、病理等8个专家组。评审中,专家组严格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走访了医院临床、医技、行政后勤等各个科室,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现场访谈等一系列方式,对医院开展多维度、全方位的“地毯式”检查。

评审反馈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医院在长达36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和亮点。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中医药氛围浓厚,人才梯队合理,学科建设规范,特别在搬迁进入新院区后,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希望医院紧紧抓住“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时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药充分融合,助力中医药发展现代化,把医院建设成让政府放心、员工满意、社会认同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  评审反馈会  ·



02

- 展旧貌 -

奉化区中医医院的前身是大桥医院,1987年6月19日,由浙江省卫生厅批准,建立奉化县中医院。1988年11月26日撤县设市,奉化县中医院更名为奉化市中医院。

·  大桥医院  ·

1995年5月8日迁入位于中山路的新院区。

·  中山路院区  ·

1997年获批国家二级乙等中医院,2001年获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 评审会议现场 ·

2005年,共9层的新住院大楼投入使用。

2012年,成为第一批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

· 评审反馈会现场 ·

2021年“周氏中医眼科”历经7代传承,成功入选奉化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岐黄仁术国医精髓,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三十六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三十六年风雨兼程、初心不变。从1987年至2023年,从城关第一联合诊所到奉化区中医医院医共体,从日门诊量百人到年门诊量百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代代奉中医人怀瑞着初心与使命,贡献智慧,挥酒汗水,传承精华,砥砺奋进,携手谱出了一曲医院发展的杏林华章。


03

- 普新篇 -

2022年12月5日,医院整体搬迁至位于金海路462号的新院区,总投资8.3亿元,占地面积106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核定开放床位600张。设有22个一级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13个病区,65个专病专科门诊。设有一个综合手术室,一个内镜中心,一个血液净化中心。
· 金海路新院区  ·
目前拥有员工698人,卫技人员627人,硕士58人,高级职称149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宁波市名中医药师7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2名,浙江省基层名中医3名,宁波市基层名中医4名,宁波市中青年名中医(药)师5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1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1名,宁波市卫生健康青年技术骨干人才培养对象5名。
医院配备进口1.5T磁共振,62排CT、DR、C臂机、骨密度仪、数字胃肠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大型设备,计划明年完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购。全院配备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辩识系统、医用红外热成像仪、中药熏蒸等中医非药物治疗设备15类45种。
拥有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专)科3个,浙江省县级中医药优势学科1个,全国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专科1个,宁波市中医重点学(专)科6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宁波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奉化工作站1个,省国医名师工作室奉化工作站2个,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奉化工作站5个。
- 院际合作 -

2022年11月18日,奉化区区人民政府和浙江省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浙江省中医院奉化中医诊疗中心,双方以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为纽带,形成“4+6+8+X”的合作模式。2023年2月25日,合作正式拉开序幕。

· 省中合作 ·

一、“固本培元”强基础,实现内部管理精细化
由省中医院派驻4名管理专家、6名执行主任,采用常驻医院工作模式,其中2名分别担任医院执行院长和副院长,直接参与医院的规划和管理,通过参与修订《医院“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方案》,健全完善《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议事清单》等制度,加强医院管理顶层设计,为医院的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助推医院业务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11月,出院患者人次同比增长36.82%;中药饮片量同比增长18.2%;手术量增长17.3%,其中三四类手术量增长12.53%;CMI值0.8561,增长4.39%;RW≥2占比4.74%,增长94.26%。

二、“补中益气”强特色,打造学科建设一体化

采用紧密托管模式,通过省中医院执行主任下沉,全面负责临床业务、学科规划、人才培养、科教研等工作,共建神经内科、肿瘤科、针灸康复科、推拿康复科、中医护理、超声科等6个紧密合作学科。引入8个省级及以上名中医工作站,其中全国名中医1个,省国医名师2个,省级名中医5个,同时以专家下乡、学科帮扶等形式派驻若干名专家坐诊。自开展合作以来,神经内科、肿瘤科病种明显拓展,区域外就诊患者显著增加。神经内科获评浙江省县级中医药优势学科。针灸康复科顺利纳入浙江省面瘫针灸诊疗专科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推拿康复科成为省中医院脊柱侧弯中西医诊疗中心联盟成员单位,牵头组织奉化区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公益行动,累计筛查青少年1.3万人。中医护理针对突发性耳聋耳鸣、失眠、肥胖、脂肪肝、面肌痉挛、颈肩腰腿痛等病症创新开展6项中医护理技术,超声科实现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等10项技术“零”的突破,新技术受益患者达3200余人。

三、“行气活血”强动能,促进人才培养梯队化

积极开展和探索“群师带群徒”培养模式,打破育人壁垒,开展中医教学门诊、教学查房,改变常规师带徒模式,以学生先诊断,老师再把关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老师中医辩证思维和选方用药方法,逐步提升跟诊医生的中医辨证及处方用药水平。建设浙江省中医院健康教育学院奉化分院,依托省中医院优质教学资源,搭建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平台,全面提升中医医生中医临床能力。积极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打造“雁阵”人才梯队。发挥省中医院名中医工作站负责人和本院市名中医“头雁”领航作用。以“学国学、读经典”为核心,打造“奉麓书院”,搭建中医经典学习平台,邀请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等中医大咖开展专题授课,优先培养重点学科(专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本院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形成“强雁”方阵。遴选首批52位业务骨干进入工作站(室)跟师学习,择优前往省中医院轮训,实现人才培育同质化,多措并举助力“雏雁”成长。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队伍,完成从“输血式”的下沉帮扶到“造血式”的共生共长。


·  教学门诊  ·

四、“软坚散结”强创新,推动科创成果多样化

围绕科研、文章、专利等医院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在科创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积极组建奉中科创小组,依托省中医院优质资源,常态化开展科研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系列培训。2023年度全院共撰写科研标书24份,申报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15项,申报宁波市卫健委医学科技计划7项,申报数量较去年增长340%,实现科研标书数量新突破。成功立项国家中管局横向课题1项,省中医药科技计划课题5项,宁波市卫健委科研课题2项,市级及以上课题立项较去年增长700%。





04

- 未来与展望 -


一颗心,向阳而开;

一条路,无惧风雨;

一份承诺,百炼成钢;

一种信念,傲迎风霜!

新医院、新征程、新起点,

奉中医人以“传承中医国粹、

服务百姓健康”为宗旨,

精诚仁和,奉麓启航!




来源: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

编辑:玛 雅

审核:治 鑫

通联:吴 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