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下午,朱惠芳老师作为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之一,参加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与中外记者进行见面交流,讲述援非故事。

今天,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发文件,公布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朱惠芳又作为湖州市红十字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湖州市中医院分队队长入选。今天,南太湖号还以《主题教育·身边的榜样④丨朱惠芳:“提灯女神”两度援非》专门刊发了朱惠芳老师的先进个人事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采访中,湖州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朱惠芳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在两度援非的经历中,她完成了自己对生命之重的诠释。 
回想起第一次报名前的时光,朱惠芳显得平静而坚定。“如果能有机会为国家做点事,提升我的人生价值,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
远离故土,意味着长时间无法与家人相见。所以,朱惠芳报名援非后,并没有立即告诉妈妈。直至两个月后的清明节,朱惠芳和妈妈一起去给父亲扫墓,才试探性地提起。没想到,妈妈激动地回应道:“不用担心,你妹妹会照顾好我。国家派你去,这是非常光荣的。如果你爸爸还在世,他一定会很开心,也会为你感到骄傲。”
2012年8月21日,中非时任总理(现总统)亲自授予中非共和国骑士勋章
在踏上非洲的土地之前,朱惠芳早已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然而,现实的困难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她支援的医院位于中非的首都班吉,目之所及却不见一条柏油路或水泥路。前往医院的车子开过坑坑洼洼的黄泥地时,时不时会遇见正值学龄、衣衫不整的孩子,向车内投来渴望奖励的眼神。
医院的物资相当匮乏,经常断水断电,医护人员常常要顶着高温在没有空调的房间进行诊疗,甚至在手术过程中突然断电,只能靠手电筒照明完成手术。平时在国内很容易买到的方便面,成为了当地的宝贵食物。
“不仅在物质上,非洲的医疗环境和习俗也与国内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工作模式也与国内存在差距。要想改变这种情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朱惠芳明白,在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背景下工作,需要具备适应不同环境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朱惠芳参加下乡义诊,前中非总理(现任总统前来看望)
于是,她便经常与当地医护人员交流,通过自己的临床工作示范,向他们证明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循序渐进地传递理念,进行床边带教和集中培训,帮助他们不断完善制度和规范流程。
为了改进管理理念,她制定了科室护理管理评分表,每月组织护士长到科室进行交叉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她举办操作技能比赛,让每个护理单元派出代表参加,以赛促练,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在朱惠芳的带教培养下,当地一位ICU的护理骨干还成长为了ICU的护士长。
在非洲的日日夜夜,无论是周末还是晚上,只要患者有需要,中国医疗队都会以最快速度上岗。虽然医院给朱惠芳配了办公室,但她每天待在办公室的时间寥寥无几。更多的时候,这位中国护士的身影都会出现在病房和重症监护室里。聚沙成塔的真诚与勤勉,让改变一点一滴地在发生。
应病人家属要求,朱惠芳与15岁马里病人Mohamed及家人在出院前合影
一次,有媒体在马里医院采访,回来复查的病人默罕默德冲着镜头就指着朱惠芳说:“这是我的中国妈妈。”听到这句话,朱惠芳非常欣慰与感动,“我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非洲人民的认可。”(孙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