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与资讯
发布日期:2023-06-09 22:50:37 来源:中国卫生学术与艺术网 阅读量:
面对着的是位陌生人,向你求助的是位患病的人,感受到的或许还是位悲观的人,如果您是位医生,这时候的您,会怎么做呢?山东省优秀医务工作者、济南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黄婼说:我会倾尽全力救治他!我会像爱我的家人一样关爱他!
“老年病科”,顾名思义,住在这里的患者年龄,都不会太小。患有疾病,再加上年老体弱,听力下降是最基本的状态,也正因此,每次查房时的黄婼,都会有意识地提高自己说话的声量。
黄婼说,住院的病人其实非常关注我们医护人员的表情,“老小孩儿老小孩儿”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很多的老年患者就得像哄小孩那样诱导和关照。当然了,老年人有他独特的阅历和心理,医生关照的方式、诱导的语气,甚至医生的一个眼神、一个步态等,都有可能让老年患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在这老年病科里做医生,需要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还得有细节的了解、耐心的倾听、和爱心的交流。
聊着家常、开着玩笑,医患之间就像亲人般地充满着信任和信赖,说说笑笑里就把医学知识讲了出来,自自然然中就把矛盾疙瘩化解开来。黄婼说,曾经有一位做过胃癌手术的患者,由于病情的影响,老人一直很抑郁,不仅饭不好好吃,病不好好治,甚至还有了一了百了的可怕的想法。黄婼说,患者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但她作为医生,就有义务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让患者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在患者病情平稳后,黄婼专门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和患者谈心,最终让患者打开了心结。
思想工作做得好,病情治疗才有可能会更好。黄婼说,她和老年病科的工作人员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治病救人,服务患者。也正因此,患者及家属也被黄婼的医德医风所感动。有的患者就说,现在对黄婼好像就有一种依赖心理了,来医院首先想到的就是黄婼,因为黄婼对待他们的老人就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主任医师,每个周一黄婼都要在门诊接诊;每个周一,专程来找黄婼医生看病的患者,总是要排起长队。
从医三十多年来,黄婼致力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衰、肺动脉栓塞等疾病的治疗、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深受患者的认可和业内的好评。
实践中总结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些年来,黄婼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论文1篇;主编著作3部,主持科研6项,其中2项荣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荣获三等奖。
济南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先后荣获“山东省保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三年前,黄婼的母亲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记忆力不断减退,甚至有过走失。自身从医的黄婼对这种疾病以及母亲的病情,自然有着深深的了解,她知道缓解母亲病情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多多的陪伴。为此她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中细心照料;平日里哪怕工作再忙再累,只要时间允许,她都会尽量多地陪伴着母亲。
黄婼说,自己的老人肯定是要尽心尽力地去照顾,在照顾病房的老人时,她也很理解老人的家属。换位思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待病房里的老人,也要尽力尽力。从医三十多年来,黄婼感受最深的就是,患者信任她、选择她,她就要十倍、百倍地回报给患者,做一名让病人满意的好医生,是她永远不变的追求!
治病救人,需要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更需要真诚的笑容;医者仁心,需要的不仅是医者仁爱的正义之心,更需要医者的耐心和细心。作为一个词句,无论是“治病救人”还是“医者仁心”,谁都可以脱口而出;但要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那是很不容易的,毕竟这样的辛苦付出,病患家属看得见,身边同事看得见,痊愈后高高兴兴走出医院的患者看得见!当然,像黄婼这样的医者,追求的不是“被看见”;她所追求的,应该是作为一名医者的初心,和一个人的良心!
来源:天下泉城
编辑:玛 雅
审核:治 鑫
通联:吴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