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与资讯
发布日期:2021-10-15 23:39:23 来源:中国卫生学术与艺术网 阅读量:
01
民营医院发展态势
民营医院发展迅速,数量占比已近2/3。民营医院由2014年的1.25万个增长到2019年的2.24万个,复合增长率达到12.32%。民营医院数量占比也由2014年的48.52%增长到2019年的65.27%。
民营医院数量变化
民营医院规模已然偏小,规模占比不到1/3。截至2019年民营医院床位数量为189.09万张,占床位总数量的27.52%。平均床位数量仅为84张,远低于公立医院的417张
民营医院规模变化
民营医院市场占有率较低,增长趋势较好。2019年民营医院诊疗人次为5.7亿人次,仅占全部医院诊疗人次的14.8;入院人次3696万人,占全部医院入院人数的17.45%。2014年期间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次占比由11.07%增长到2019年的14.84%,增长3.77个百分点,入院人数占比由2014年的12.75%增长到2019年的17.45%,增长4.7个百分点。
民营医院规模变化市场份额变化
民营医院发展的驱动因素来自于四个方面。
一是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加大。人口老化加速及慢性疾病高发等因素提高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公立医院不能够完全满足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且在2015年11月颁布的《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中,禁止公立医院以举债的方式扩张,为民营医院进一步发展扩张提供了机会;
二是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大型公立医院通常高度集中于主要城市的中心地带,致使许多其他地区服务匮乏。中国持续的城市化进程已使城市新兴失去及郊区对医院的需求加大,预期进一步推动民营医院的增长;
三是对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加大。随着收入增长,更多居民不满意基本的医疗服务,并要求享有更多的个人化高端医疗服务。然而,公立医院受政府对提供高端服务的限制,为民营医院提供了通过提供高端医疗服务以抓住服务匮乏市场的机会;
四是政策性驱动。政府已于若干试点城市颁布了多点执业政策。受益于该政策,民营医院将吸引额外的医疗专业人才并进一步增加业务。同时医疗改革政策有意消除公立与民营医院间的失衡及不公平竞争,在税务及其他方面为民营医院创造有利政策环境。
民营医院发展需要突破三个不利条件。
一是社会认知度低。民营医院起步晚、积累少、水平参差不齐,小部分民营医院缺乏诚信和自律。民众对民营医院的能力、水平等的认知度没有质的提高,这种认知的改变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
二是核心人才匮乏。民营医院基础设施、诊疗设备、技术水平等比较薄弱,导致民营医院一线医务人员绝大多数由退休人员和刚从学校毕业的人员构成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人才结构;
三是资金短缺。由于民营医院资金主要来自于个人或民间机构投资,资金规模受限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在筹融资方面存在渠道窄、融资难的问题。
02
民营医院关键发展策略
品质化发展——提升医疗服务体验。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提升,患者对就医的便捷性和就医体验的要求日益提高。民营医院通过医疗信息化建设,医护团队的专业性和服务能力提升,以实现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不断优化,不断提升与公立医院的竞争力。
特色化发展——着力发展特色重点科室。民营医院相较公立医院存在着明显的资本约束和人才缺口,在公立医院各科室均衡发展的环境下,民营医院做专做强核心科室,形成相应特色,可构筑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高端化发展——布局高端医疗服务领域。国家政策引导和促进民间资本投入高端、特需服务市场,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目前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尚处于初步萌芽阶段,民营医院在此领域具有更为合适的市场定位以及应变灵活性,有望成为民营医院的重要发展方向。
品牌化发展——打造差异化医疗服务品牌。形成区域性或专业领域的品牌效应是民营医院获得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民营医院通过培育服务品牌、高端业务品牌、专业领域品牌,构建品牌优势。
来源:北大纵横
编辑:玛 雅
审核:治 鑫
通联:吴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