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报道》栏目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融媒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唯一学术与艺术融和的网站

协办单位:

* 皖南医学院 * 扬子江药业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齐鲁制药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协办单位:

* 皖南医学院

* 扬子江药业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齐鲁制药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微信号

公众号

宣传合作:18766191639

微信号:zgwssygl

投稿邮箱:zgwsxsyys@163.com

读书-智慧-分享

读书-智慧-分享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书-智慧-分享 >

“假洋鬼子”床垫想上市,遭证监会追问:那个洋老头是谁?

发布日期:2021-12-03 23:11:42 来源:中国卫生学术与艺术网 阅读量:

wps_doc_0.jpg


拒买“假洋鬼子”,需要我们破除洋货崇拜,树立国货自信。



自2020年9月开始,东莞床垫企业慕思股份就开启了IPO之路。



一年多来,波折不断。



就是昨天,证监会又问询慕思床垫,广告中用到的洋老头是谁,与慕思是什么关系?



“假洋鬼子”床垫的面纱,终于被戳破了。


wps_doc_1.jpg


慕思床垫,逛过家居商场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



这个床垫,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是个进口货”。



一是名字很“洋气”。



可能是受席梦思的影响,慕思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比较像是一个外国品牌。



与喜临门、皖宝、麒麟这类土生土长的本土床垫相比,慕思这个名字,也很另类。



更为关键的是,慕思还有一个英文名字DeRucci。



在早期的公开宣传中,慕思不断宣称“DeRucci”是法国慕思的品牌名,是法国设计师DeRucci创立的。


wps_doc_2.jpg


慕思的logo



再看这个“R”造型的logo,有没有让你联想到豪华车品牌劳斯莱斯?



仅从名字及logo看,慕思在塑造一种来自法国的品牌形象。



二是代言人很“洋气”。



慕思床垫的代言人,正是被证监会追问的“洋老头”。



一个外国老头叼着一只烟斗,确实很有外国色彩。


wps_doc_3.jpg


慕思的广告宣传海报



鸡贼的是,慕思也没说这个洋老头是谁,到底是不是自家的设计师。正是这种擦边球,让人不由自主地以为慕思床垫就是外国企业、欧洲品牌。



三是价格很“洋气”。



小小床垫,价格差别很大。



便宜的一两千就能买到,顶级的能卖到十几万。



在中国市场上,慕思的床垫不便宜,基本上能够比肩一线国际品牌。


wps_doc_4.jpg


慕思床垫价格



靠着这一系列“洋鬼子”的包装,慕思床垫将生意做到了行业头部。



数据显示,与喜临门、梦百合、顾家等品牌相比,慕思床垫的营业收入不是第一,但毛利率最高,高达59%,比这几个同行高出了20%以上。


wps_doc_5.jpg


床垫龙头企业对比 来源:前瞻经济学人APP



这其中,高定价功不可没。



慕思床垫高定价的底气,很大部分来源于“洋品牌”的人设。


wps_doc_6.jpg


假的终归是假的,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早在2013年,一名自称是“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的前员工”的人在网上爆料称,“慕思床垫产品是假洋品牌,与法国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当时,慕思辟谣,“网帖内容系恶意诬陷,慕思从未假冒法国品牌,发帖人疑似曾因违规被处罚的前经销商。”



嘴上说不,身体却很诚实。



此后,慕思在对外宣传上不再强调“法国设计师”的概念,也不再强调“法国血统”等内容。



现在,想上市了。



慕思总不能打着法国企业的名头在中国上市吧。



于是,它便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原来,慕思床垫是一家创立于2004年的东莞企业。



那个叼烟斗的洋老头,不是所谓的设计师DeRucci。



他叫Timothy James Kingman。早在2009年8月15日,慕思就买下了他肖像的永久使用权。



至此,“假洋鬼子”的面纱,终于被戳破了。



在中国,像慕思这样的“假洋鬼子”,不在少数。



比如,同属于家居行业的达芬奇家居。



比慕思更简单粗暴,该品牌直接用了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字,还公然打出了“百分百原装进口”、“国际超级品牌”等口号。



价格当然也不低,一张单人床能卖到10多万元,一套沙发能卖到30多万元。即便价格如此之高,依然受到很多消费者的追捧。


wps_doc_7.jpg


达芬奇家居



后来,谎言被戳破。



原来,达芬奇销售的天价家具大部分产自东莞而非意大利,所用原料也不是名贵实木,而是高分子树脂材料。



其他的“假洋鬼子”品牌,还有马克华菲、纽巴伦、美国骆驼等等。



可谓无处不在。


wps_doc_8.jpg


无利不起早。



国产品牌,披上“假洋鬼子”的外衣,为的是赚更多的钱。



国际品牌光环,往往能带来更高的溢价。



以2006年央视3·15晚会曾经曝光过的欧典地板为例,欧典地板号称创建于1903年,总部位于德国,在欧洲拥有1个研发中心5个生产基地,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



实际上,这些地板只是北京通州区一个加工厂代工的。



正是靠着贴“洋皮”,欧典地板卖出了2008元一平方米的天价。



要知道,国内生产质量最好的地板成本价格也只有300元左右,利润空间之大,可想而知。



那么问题来了,“假洋鬼子”们,到底要不要负法律责任?



在我看来,关键之一在于有没有虚假宣传。



如果一个品牌,起了一个洋名,请洋人做宣传,也不主动说自己是外国品牌、产自外地,那么,不一定违法。



但是,起洋名、请洋人之后,还说自己是德国百年品牌、产品全部进口,这就涉嫌虚假宣传、违法犯罪了。



不论哪种情况,假就是假,有假,就要打。



打击“假洋鬼子”,需要国家主管部门的严格执法,也需要我们消费者的配合。



拒买“假洋鬼子”,就是最好的打假方式。



拒买“假洋鬼子”,需要我们破除洋货崇拜,树立国货自信。



正如上文分析,洋货崇拜是“假洋鬼子”横行,牟取暴利的根本原因。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信息越不对称的行业,“假洋鬼子”就越多。



消费者越不了解,越搞不明白,就越会习惯性地相信洋品牌,这便给了“假洋鬼子”以可乘之机。



正因如此,家居行业可能是“假洋鬼子”最多的行业。



破除洋货崇拜与树立国货自信,是相辅相成的。



国货越来越好,自然就有了自信,洋货崇拜也就破除了。


:正解
 编辑:玛 雅

审核:治 鑫
 通联:吴 静



友情链接: